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学生拔麦作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小麦需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国各地从南到北的小麦收割工作已经抵达陕西。连续几天,西北农林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因“麦收”屡屡受到关注。组织 3,000 名学生练习收割小麦是西方农业的传统。今年就被

全国各地从南到北的小麦收割工作已经抵达陕西。连续几天,西北农林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因“麦收”屡屡受到关注。组织 3,000 名学生练习收割小麦是西方农业的传统。今年就被网友质疑“大一拔麦子,不懂农业常识”。 6月16日,西农夏麦三季参会教师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西农夏麦三季年收获已超过80年。主要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对大田作物育种的理解,也是收获科研资料。 “连根拔起”是保护植物的完整性,也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正是在这些“连根拔起”的植物中,西农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新农尔

谁没收了小麦?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3000名学生收集小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有网友称赞这是“麦田里的大学班”,也有网友质疑学校的炒作,“是割麦子还是拔麦子?怎么拔出来?”

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西农、三峡 收麦是记忆中的常事。 “西农儿,谁没收了小麦?”毕业五年的西农学生小张请记者科普。三夏麦收是西农农耕的传统。每年夏收期间,学校都会组织一年级新生在距校园15分钟路程的试验田收获小麦。 “在我们下地之前,带队的老师和师姐也会给我们培训。‘连根拔起’其实是小麦收割的要求,以保证植株的完整性。”性别。如果是表演的话,真的对不起我在实验场晒黑的胳膊。”

李学军,西北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起从事小麦遗传学研究和育种研究和实践。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是西农三期夏小麦收获实践的带头教师之一,也是参与者。李学军说,除了各系的新生,农学专业的本科生还将根据年级参与小麦收获的各个环节。”这是西安农业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重要认知必修课’。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知农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他们更熟悉大田作物育种。有基本的认知和学习,更好地理解培育新品种的难点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成捆收藏

是“摘麦子”而不是“割麦子”

正如小张和李学军老师所说,收割麦子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其实,学生们不是用镰刀,而是用小铲子进行野外工作。“当然,偶尔会使用铲子。地里有些地方比较干燥,小铲子就派上用场了。学生们将根系的泥土掸去,捆起来收起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一根捆起来的麦秆都绑着颜色鲜艳的羊毛。李学军告诉记者,这是麦田老师和研究生提前做的一个标记,“我们作为育种者,要提前选择优良的单株,绑红线,让本科生拔出来有针对性地处理单个植物。这也是他们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实践认知过程。”

为什么收割小麦时要连根拔起?“这是为了保证单株小麦的完整性。”李学军进一步解释说,小麦和水稻一样是分蘖作物,繁殖系数很高,上一年种下的种子,第二年用。学生和老师所做的就是检查每一株植物的分蘖程度。

在测试场地,距离麦田不到20米,是学生的室内工作场所。许多学生坐在一起,筛选和记录不同穗形成程度的单株;另一方面,有学生在测量小麦的单株高,因为株高与小麦的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在门口,单株脱粒 机器处于故障状态sy 时间表。每个单独植物的脱粒种子单独包装在信封袋中。学生们还通过观察种子的丰满度、颜色、角蛋白率等因素进一步筛选种子。农学系学生将在这里完成筛选、观察、记录、脱粒、再筛选的全过程。

连根拔起

是选择个体育种植物的依据

李学军说育种是连续的 “优中选优”是培育优良品种、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他有时觉得工作场所也像个“中药店”——日后没有分拣的小麦挂在房梁上,盒子里还有一袋袋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倒出的谷物,那些被孩子们拉了回来。一株株小麦,就像是精心收集的“药材”。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个体小麦植株确实是小麦育种的“药引物”。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西北农林大学长期致力于小麦遗传育种。以赵鸿章院士、李振生院士、宁坤研究员为代表的科学家培育出了碧麻1号、艾峰3号、小燕6号、山农7859等一大批优质小麦品种,为改良小麦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小麦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西农培育出的小麦品种引领了新中国历史上黄淮麦区的四代品种。

李学军说,近年来,学校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的需要,培育了10个优质高产抗病国家新品种。 ——西农979、西农511等获批品种。在黄淮麦区大规模推广。其中,西农979累计种植1.5亿亩,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农511抗黑星病、条锈病、早春抗寒等抗逆性突出,是首批绿色抗病品种。 “西农”系列品种以“优质、强筋、绿色、抗病”着称于黄淮麦区,有力推动了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国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说,西农在小麦上的每一个成就和奖项,其实都与每年夏收时连根拔起的小麦分不开。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zonghexinwen/2021/0708/677.html



上一篇: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峰会在西北农
下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新品种“秦脆”1200万转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