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3)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总的来说,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和效能化的发展体系,为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

总的来说,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和效能化的发展体系,为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四、对大陆地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的启示

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为台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对于大陆地区当前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有如下的启示意义。

(一)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的系统性发展的问题

随着应用型本科发展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构建应用型院校的发展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地方应用型本科的生源问题,根据台湾地区发展的路径来看,技职类教育属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从高中阶段起就开始分流。当前大陆地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的生源依然是经由统一的高考进入到大学阶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当前的发展路径依然是传统的普通高校的发展轨迹,在校内的学习以理论课为主,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阶段也是处于理论学习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个人的意愿问题;另一方面,是师资力量发展的问题,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不断发展,相关师资的缺口很大,在当前大陆地区的高等学校的发展轨迹中,专业的应用型方向的师资队伍培训还在探索和试点中,而在社会专业人士中,兼具专业和理论的人员配比依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对于大陆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如何构建系统性、联动性的发展体系是否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是可以进一步探索的。

(二)课程体系整合的问题

大陆地区应用型本科的探索和改革中,许多学校都在摸索模块化教育的相关问题,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合肥学院的相关做法。合肥学院和德国科技大学的深度合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使得合肥学院成为大陆地区应用型本科发展标杆。但是,模块化教学对于大部分地方普通本科来说,是需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加以不断地深化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课程模块化设计层面,结合合肥学院的发展经验和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发展的经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调研地方院校所属的产业特点以及发展规划,结合地方院校的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课程。以惠州学院所在地惠州为例,该地拥有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一个是大亚湾开发区,主要做石油化工相关内容;另一个是仲恺高新区,主要做电子信息相关内容。与此同时,近年来惠州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夯实石化、电子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心,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育物联网、云计算、LED、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因此,惠州学院可以持续在这些产业方面加快相关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企业高管以及各类企业的专业人才纳入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去,使得设计出的模块化课程既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也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

2.打破学院间的藩篱,积极整合师资。各高校可以借鉴台湾地区某些科技类大学的经验,整合全校师资力量,打造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链。当前大陆地区很多高校还是沿用传统的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使得各专业联动性较差,因此各地方高校可以尝试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开放性的管理模式,打通院系间、校企间的藩篱,建构校内外的整合机制,从而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校企资源,以期为地方和企业培养适应的人才,进而达到服务地方的目的。

3.积极回访企业和毕业生,保持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课程体系构建后,需要不断地收集企业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务必使得课程体系和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耦合。

总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在设计前充分调研,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中,要吸收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在设计后需要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从而保持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在产学研发展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的构建上需要以成果转化为导向,从而将应用型本科和传统本科院校区别开来。因此,需要积极为师生搭建校企无缝合作的平台,一方面利用混合式课堂,让企业高级专业人才到课堂上来讲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由企业的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理论,从而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构建双导师学徒制,面对企业的问题,教师作为理论导师,企业高级人才作为实践导师,学生由两位教师共同负责教授和管理。通过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可以让师生深入到企业一线,配合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qikandaodu/2020/0918/371.html



上一篇:筑梦青春,用科创追求卓越
下一篇:基因之辩:反思贺建奎事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