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应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后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2014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议》中重点强调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和

为了应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后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2014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议》中重点强调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开启了普通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之路。随着普通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遇到了深层次的困难与挑战。

早在几十年前,台湾地区就开始了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隶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台湾科技类大学,在人力资源规划与高等教育结合度等问题上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尝试梳理和总结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发展经验对大陆地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外延

何谓“应用型大学”?这是学术界当前热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应用型大学”应该偏重于职业教育。张鸣放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20世纪末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逐渐明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技术乃至于文化支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A2型教育——侧重于应用的本科教育相对应①。有学者认为“应用型大学”不能简单归于研究型大学或职业教育,它在教育中的定位应该是介于研究型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从而填补理论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潘懋元认为在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还存在着大量专业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即工农医师等本科与硕士生层次。这些中间类型的高等院校,既不能走学术研究型独木桥,也不应都办成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院校[1]。另外,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分类定位中,每所大学都应力争体现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服务,当前有的学校侧重体现教学,有的学校侧重体现科研,有的学校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由此产生了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但服务教育型的学校却不多[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深入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高水平地方院校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结合各地方特色,大量培养直接为地方服务的各种高端人才,用来弥补传统精英型高校教育和传统职业教育中的空白。关于应用型大学,笔者十分赞同潘懋元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可培养专业研究生;第三、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3]。因此“应用型大学”是以服务地方为目的,结合地方发展特点培养兼具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本科人才。

二、大陆地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发展的现状

由于当前各界对于何谓“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存在着争议,导致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发展出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企业和学校无法协调发展

据上文分析,当前“应用型”大学的相关问题尚在讨论之中,无法给应用型大学明确的定位,导致各地方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政府、企业和学校各唱各的调,无法协调发展。从政府层面来看,对于地方高校的转型虽然重视,但是指导意见不够;从企业来看,虽然需要学校的智力支持,但是持续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很多地方高校产学研平台搭建了很多,但是坚持下来的很少,很多产学研平台在后期的发展中,其实际功用是被虚化的;从学校来看,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还在影响着学校的转型,针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当前高校中的教师和管理人才都十分缺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企业和学校中发挥的动能有限,没有扮演好居中协调的工作,进而导致企业和学校间很难构建长期的发展平台。

(二)课程设计碎片化

传统课程设计一般是围绕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展开,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教学和管理,但是随着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原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无法很好地培育出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其中主要体现为,应用型人才本身就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各个相关领域的教师围绕着地方产业的发展,打造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当前针对教学管理,大部分学校是基于传统的二级学院管理的模式,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大部分学校仅限于本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设计课程,只能到最后部分兼顾地方需求。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qikandaodu/2020/0918/371.html



上一篇:筑梦青春,用科创追求卓越
下一篇:基因之辩:反思贺建奎事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