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因之辩:反思贺建奎事件(7)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学是需要有敬畏精神的,带着敬畏之心,去从事科学研究,本着遵守法律的原则,去从事创新和探索,唯此才能获得受到世界喝彩的科学成果。 ——孙

科学是需要有敬畏精神的,带着敬畏之心,去从事科学研究,本着遵守法律的原则,去从事创新和探索,唯此才能获得受到世界喝彩的科学成果。

——孙秀萍《为何国人胆子大无天?——关于贺建奎事件的思索》

五、科技创新及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维度

(一)主流声音

1.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不受贺建奎事件影响

哈佛医学院著名干细胞生物学家乔治·戴利 (George Daley)表示,不希望此次事件让人们放弃对CRISPR技术的兴趣,更不希望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发展受到影响。

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当时发展水平制定的准则总要被重新讨论,目前临床医学在基因治疗上还缺乏对最优方法的共识,因此需要讨论制定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图”,而其中“允许与不允许(Permissibility)”将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戴利将目前人类基因编辑用于基因疗法的用途分为三种,戴利认为可以给“绿灯通行”的一类是用于遗传疾病预防。但戴利同时提到,除了基因治疗,这些疾病通过其他方法,比如体外受精、基因诊断、肌体治疗等等。在夫妻双方均不育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基因治疗。

在戴利的分类中,基因优化则被明确列为“禁止通行”,包括强化肌肉、改变身高、肤色、记忆力等。“不管从哪一个方面,这项强大的技术都不应该被 ‘娱乐化’。”戴利表示。

——澎湃新闻 《哈佛科学家: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不受贺建奎事件影响》

2.基因编辑研发技术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后,国际学术界非常关注,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关于该事件的大讨论,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参加,国际科学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共识包括:就目前而言,在技术不成熟、相应的社会伦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讨论解决之前,我们应当禁止对于人生殖系统基因编辑的临床试验和应用;而对于基础性研究则可以允许科学家尝试探索,否则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步伐。

白春礼认为,生物技术立法应当顺应新兴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生物技术发展保驾护航。“法律的制定要在科学规范、避免误用滥用和鼓励科研探索之间掌握好‘度’,不能‘因噎废食’。”

对于事件发生后一些叫停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情况,白春礼并不赞同,将与该技术相关的一切研究都划入高危生物技术进行管理,胡子眉毛一把抓,有违科学精神。

——科技日报社《代表:基因编辑研发勿因噎废食 都叫停有违科学精神》

3.面对科技的突破,要保持足够的敬畏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这不是反科学的态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人民日报《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4.人文科学,应该走到科技的前面去

许多科学家都认同: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甚至大胆预言,因为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进展,一百年内,人类就可以向“神人”迈进。确实,我们正与这个时代最未知的话题加速遭遇。换头术是不是符合伦理?克隆人应有什么权利?其中的伦理与法律命题已让人类处于激辩之中。激辩恰恰说明,时至今日,科学已经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 “隔离物”,而是更深刻地参与着社会生活,参与人类文明的塑造,远不是“进步”还是“退步”那么简单。

——人民日报《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二)另类声音

1.基因编辑为未来人类自身带来一场革命

从技术发展来看,人类每一项技术发明发展,都是曲曲折折,都会被现在的认知所限制.

1533年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qikandaodu/2020/0918/372.html



上一篇: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下一篇: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牵手老教师走进网络世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